首页> 平台动态> 行业动态

南宁·深化改革立潮头 扬帆起航向远方

信息时间:2019-05-08信息来源:阅读次数:



市民在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办理业务。 黄维业 摄

2019年4月1日,国家移民管理局推行的内地居民申领出入境证件“全国通办”便利举措正式实施。当天,河南籍居民王女士成为广西首位申领出入境证件的人员。 (陈虹倩 摄)



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指导市民办理相关登记业务。 (何正君 摄)

西乡塘区税务局工作人员到鑫利华小学开展税法宣传活动。 (西乡塘区税务局供图)

南宁市民中心不断满足市民生活办事的多元化需求,实现“进一个门,办多样事”,省时省力心。(黄维业 摄)

2018年10月,中央媒体代表团到南宁市财政局采访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相关情况。 (潘浩 摄)

2018年10月,中央媒体代表团在南宁市民中心参观原审批公章展示。 (潘浩 摄)





总书记的嘱托

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要在已有工作和成效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在目标、任务、方式、政策、路径、举措等方面进一步前进。特别要突出定向、精准、有度,深化“三去一降一补”,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深入实施质量战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南宁市始终坚持“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立足首府实际,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创造性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改革决策部署,聚焦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开放合作、优化营商环境等领域,积极补齐民生短板,在“精准”上下功夫,落细、落小、落实,推动小切口、有实效的“微改革”“微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首府特色的改革亮点,为推动首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持续深改见实效 利企便民促发展

南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放大改革综合效应、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推进审批服务改革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办理企业开办只需在一个柜台按照流程走,一天就能办完所有手续,省时省心。”广西庄恽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亮说。他享受到的正是南宁市审批服务改革的成果——率先在全区开设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通过内部并联审批等改革举措,将我市企业设立登记提速至1个工作日办结。这也是我市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

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黄忠传介绍,自南宁启动“一个部门,一枚公章管审批”,尤其是南宁市民中心启用以来,该局从“容缺受理”、“全链条审批”、建设项目“四项合一”到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等,在审批改革上进行了多项创新。

“我们继续梳理审批项目,对同一类的审批项目进行审批流程再造,尽快实现更多事项‘一窗受理’‘一事通办’。目前,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已经下沉到各县区政务服务中心,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今年我们还将继续落实建设项目服务专区、水电气一站式服务专区、一窗受理专区、综合受理窗口等利企便民的改革举措,同时一盘棋推进‘先证后核’等一批微改革举措。”黄忠传表示。

为持续放大改革综合效应,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更好服务首府高质量发展,南宁市大力推进机构改革,其中南宁市行政审批局加挂南宁市营商环境建设局牌子,负责统筹推进全市“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负责协调推进全市行政许可事项的清理、规范、管理工作,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便民化等。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冯忠明介绍,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将继续瞄准重点领域攻克堵点、难点,抓住关键环节进行流程再造,持续打响“全链条审批”服务品牌,将“一事通办”改革、政务服务“简易办”改革进行到底,推动14项营商环境评估指标实现大幅度降低办理时限、优化环节、精简材料的目标,力争在今年6月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放管服”改革落地见效 释放市场发展活力

向供应商或投标人收取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是政府强化对企业监管的一种传统方式。如今,南宁市已经停止收取市本级政府采购项目各类保证金,取消政府采购供应商投标报名环节。“这有利于让企业‘轻装上路’,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参与政府采购的热情。”广西四季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增坚感叹道。

这一惊喜的改变得益于今年2月3日南宁市出台的《南宁市推进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工作方案》,方案提出了推进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工作新的政策措施,标志着南宁市深入推进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工作全面启动。

从过去的经济制约方式到实施分级次约束供应商投标履约行为,南宁市依靠信用管理手段规范政府采购项目供应商诚信履约,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不到两个月时间,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已初显成效:从2月11日至4月3日,南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为1546家供应商减负投标保证金8867.23万元,为中标供应商减负履约保证金1879.3万元。

不仅是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南宁市还进一步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监管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交易平台整合和公共资源交易“放管服”改革结出了累累硕果。

——推动构建“市级交易平台+6个分支机构”的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全覆盖;

——大力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水平,自2017年以来,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已完成全程电子化交易项目共2591项,交易电子化水平全区领先;

——坚持公共资源交易“应进必进”,推动列入南宁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目录的交易项目进入统一交易平台集中交易、统一监管;

——“南宁市交易大数据分析运用助推南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市场资源配置”被列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12项创新成果之一,并代表广西在2018年12月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成果培训交流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和演示。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卢绍宁表示,将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坚持应进必进、统一规范、公开透明、服务高效原则,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全面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和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落地见效。



“准入”“退出”全程便利化 破局“最后一公里”

自去年11月30日起,我市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全面推行。申请人通过“网上申请、网上审核、网上发照、网上公示、网上归档”的企业登记模式,无需再跑工商部门登记窗口,“零见面”即可领取营业执照。

当日,成功领到了全市全程电子化系统升级改造后第一张电子营业执照的广西千万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代表屈先生高兴地告诉记者,在网上办理营业执照真是简单便捷,以前得跑好几趟才能办下来,现在方便多了。

南宁市在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中,各部门深化改革,提升服务,打破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痛点、难点。

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市场准入上减手续、降成本,两年来,全市“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稳步推进,2018年,我市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准入”与“准营”同步提速。同时,坚持在市场退出上降门槛、提效率。继率先试点企业简易注销改革后,2017年,我市在全区率先开展个体户简易注销;2018年,在全区率先建立对冒用他人身份证骗取登记的违法失信企业撤销机制,实现了从“准入”到“退出”全程便利化。

市场监管部门还持续深化推进登记全程电子化升级,在全区率先与公安部门联合开发推出手机刷脸实名认证,“零见面”就能领取营业执照。办事群众还可通过市场监管部门的企业登记微信预约办理登记业务,有效破解了群众办事排长队的堵点、痛点。针对企业和群众的需求,市场监管部门不断调整登记注册事权,在全市范围内将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下的企业登记事权委托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办理,企业可选择距离自己最近的市场监管部门办理业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去年,南宁市税务局在全区率先实现从企业名称核准到领取发票3日内办结,其中3.24万户新企业享受税务“套餐式”开业,办税时间从至少5天缩短至即时办结;在全国率先推行房产交易跨部门“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实现办证办税全流程网上办理,效率提高10倍;积极推广掌上办税服务,微办税推出网上预约、微信变更预申请、微信申报等44项服务,并在“爱南宁”APP上部署便捷申报等13项办税功能。

今年,南宁市税务局将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面开展政策宣传辅导和培训,加快推行信息化应用,积极融入我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为纳税人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同时,构建“特服号+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纳税人学堂”的立体宣传辅导体系,加强实时提醒和个性化推送,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结合工作特色,充分发挥优势,南宁市在其他领域改革上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持续迭代优化升级;市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分析应用被评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成果;不动产登记“24小时不打烊”南宁样本在全国推广;深化“五个礼让”示范创建活动,创造了让全国人民点赞的“南宁经验”,获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专题报道;市县机构改革有序开展,市本级涉改部门领导班子已配备到位,科级以下人员转隶工作已基本完成;大力实施“微改革”“微创新”,在全区率先打造“智慧医保”、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享”购买商业保险。

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不断把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推向前进,奋力谱写南宁发展新篇章。



数字解码

●按照“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要求,南宁市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向纵深发展,这两年市级明确的292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承担的37项国家级、34项自治区级改革试点扎实推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有效落实,累计为企业减负约400亿元。

●深化“放管服”改革,“容缺受理”“创业全链条审批”“一事通办”等改革事项成效显著,不动产登记“24小时不打烊”南宁样本在全国推广,“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1.97%,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2018年底全市市场主体存量达64.65万户,稳居全区第一。今年以来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14万户,同比增长12.14%,市场主体稳步增长。

●我市企业开办审批业务办理时限已从2017年的5个工作日压缩至目前的1个工作日。

●两年来,南宁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已完成全程电子化交易项目共2591项,交易电子化水平全区领先。

●2018年,南宁市税务局稳步推进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大力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据统计,2018年全市累计减免退税款200.11亿元,同比增长21.3%。

●上线以来至今年3月31日,南宁市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累计挂牌各类融资项目133宗,挂牌总金额647.55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达1.52亿元 ;累计推送产权交易项目133宗,通过溢价增加收益约1.8亿元。

爱国情 奋斗者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科科长 韦春光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后的两年时间里,南宁市市场主体存量和新增量均稳居全区第一,这一成绩的取得既是对市场监管部门工作最好的肯定,也是我们基层干部立足岗位继续努力奋斗的强大动力。”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科科长韦春光说。

韦春光表示,过去两年,南宁市在商事制度改革上取得的成绩更加坚定了他干事业的信心。作为一名市场监管部门的干部,他将立足本职岗位,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积极推广登记全程电子化工作,大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为企业和办事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优质、快捷的市场准入服务。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持续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让不动产改革红利更好惠及民生

南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市民中心受理点负责人 董琼


“您好,请问需要办理什么业务?”“这项业务可以网上办,您可以这么操作……”每个工作日,南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市民中心受理点负责人董琼都在办事大厅为办事群众提供多种便民服务,市民对办理速度和服务水平的点赞,让她喜上眉梢。

而在两年前,却不是这般景象。在不动产登记改革初期,机构职责未整合、业务重复审核、办理环节多等弊端令人诟病,这也让当时还在园湖路受理窗口工作的董琼倍感压力,“当时工作人员每天加班加点优化系统、清理积压业务,连假期周末也没能休息。”她回忆道。

南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推进不动产登记服务升级,在全国首创了“24小时不打烊”自助办证模式;今年4月1日起,南宁市不动产登记全面优化提速,实现96%的业务“24小时不打烊”全自助即时办结,剩余4%(除需公告类业务)全面实现1小时办结。

“如今,市民的抱怨少了,脸上的笑容多了,办事群众只需一部手机、一个APP便能快速办理。”董琼感慨道,下一步,她将立足岗位不懈奋斗,为办事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延伸服务等,推动不动产登记业务水平不断提升,让不动产改革红利更好惠及民生,为首府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努力获得认可,我的工作动力更足了

南宁市行政审批局市场服务一科科员 黄晓伦


黄晓伦在南宁市行政审批局市场服务一科的办事窗口工作,平时最常接触的就是办事群众和企业。“这两年,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对审批事项进行再梳理和流程再造,做到审批事项的集中和提速。今年,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启用,办理这项业务的群众只需1个工作日就能办理完全部手续。”黄晓伦说。

据介绍,这项审批事项包含几个环节,由各自负责部门管理和审批,此前,要办理业务需要跑好几个地方。自市民中心启用后,负责的几个部门都入驻不同楼层,办理企业开办虽然是在同一个地点,但要跑几个楼层重新排号。而在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里,负责审批的部门集中在专区办公,办事群众只要准备好材料按流程走就能很快办理完所有手续。

“我们的努力获得了企业和群众的认可,我们科收到了许多锦旗。每当看到这些鲜红的锦旗,听到群众的感谢,我的工作动力就更足了。今年,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为南宁市优化营商环境作出贡献。”黄晓伦说。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阮晓莹 韦静 杨玲

来源:南宁日报